这里是卢建的莲藕种植基地,记者来到采访时,卢建正带领工人们挖藕。
记者:这是什么?
卢建:这是水枪,专门打藕的水枪,水柱能达到20米左右。
这种用水枪挖藕的方式,让记者很好奇。
记者:这个简单吗?
卢建:很简单,要不然你试一试。
记者决定试一试,这一试才知道,这种用水枪采藕看似简单,其实是很有技巧。
本期创业人物:卢建
记者:是这样吗?
卢建:对着泥,摸着藕,这边,这边。
记者:我来摸一下。
卢建:摸到藕,摸到藕,上来了,上来了,你比我要专业。
为了更好的像记者示范如何挖藕,卢建换上了这种更专业的皮裤,这个脖子上像游泳圈一样的东西引起了记者的好奇。
记者:这是什么东西,这像什么,像游泳圈一样。
记者:干什么用的?
卢建:就是一个游泳圈嘛,这游泳圈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就是说我们在里面打藕,它这个不透气,它设个皮子的东西嘛,然后游泳圈把上面这一块撑起来,它就透气了。
记者:我看你不好脱是吧?
卢建:还行。
卢建是老户人村最大的莲藕种植户,每年藕的额销售额达到500万元,然而,在母亲朱美荣的心里,卢建是个不争气的混小子,自从卢建种藕以来,母亲一共写了三大本,200多首打油诗,痛骂儿子。
母亲 朱美荣:小卢建大混蛋,承包土地爹娘干,爹娘为你拼命干,一辈子积蓄全花完,你拍拍胸口想一想,爹娘还能活几年。
母亲骂卢建,村里人却夸卢建。2005年,老户人村种藕的不超过10家,现在,已经有120多家农户,跟着卢建种藕,年产值1500多万元。
村民 朱宏:可以。
记者:可以?
村民 朱宏:真可以。
记者:你现在想跟他种吗?
村民 朱宏:想确实想百分之百的想,好多人都在做,我现在也后悔了我现在也想做,但是我没有地方去做了。
村民 朱忠峰:他现在占地有1000多亩地,都喊他是地主不是总了,不是总裁了,都喊他大地主了。
村民 朱忠波:卢建种这个藕这一块,我是看着这个希望。
记者:看到什么希望?
村民 朱忠波:发财的希望,就这么简单。
曾经,卢建因为做事荒唐,而被人嘲笑,现在,他却是人人夸赞的对象,他用三年时间,把当地藕的亩产量提高了五倍多,用两盘凉菜换来了200万斤藕的大订单,创造了一段销售佳话。
2005年5月,一向平静的老户人村忽然变得热闹起来,村民们都在谈论一个人,觉得这个人做事简直是太不靠谱了。
村民 朱宏:傻瓜,确实是傻瓜。
记者:为什么?
村民 朱宏:从角度来讲,你想在我们村要出了一个南航的一个高材生,在北京工作,这么好的环境,这么好的文凭,这么好的一个基础台阶,你不去发展你这个学的知识,你去搞一个你没见过的东西,你没尝试过的东西,绝对的第一糊涂。
朱有军:白辛苦培养你四五年,你在外面干好好的一个月七八千块钱,六七千块钱的工资,你不干你回家搞这个,像一个土老帽搞这个东西能行吗?
村民说的这个人就是卢建,卢建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北京一年能挣30几万,却一直有个创业的梦想,为此不惜辞职,非要回家创业。
正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村里又爆出了一个消息,有人路过卢建家门口,听到卢建和他的父母在说话,其中有一句话让大家相当震惊。
卢建:我跟他说我说你年能搞80万,我说我把80万给你,对不对?
卢建在村头承包了50亩洼地,可50亩地这种什么庄稼一年能挣80万元呢?大伙决定去看一看,这一看,大伙都笑了,原来卢建种的居然是村里早就不在种的莲藕。
朱信忠:谁也不会想象说种这几十亩藕地,一年带来几十万的效益,不大能,你这个藕呢一块多钱一斤,一亩地产个几千斤,你去掉卖的,你去掉化肥农药没什么钱了。
朱忠杰:老藕最多产个千吧两千斤吧,那是最好的效益,他说能产到一万斤,八千到一万斤,说一年能收入个七八十万多一点一百多万,没人相信。
朱宏:你懂吗,你懂藕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什么时候开始开采你懂吗,你只是吃过藕,你没种过藕。
以前种藕,都是用手挖,又脏又累,一亩地最多产2000多斤,50亩一年也就挣个10万元左右,80万元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大伙都睁大了眼睛,想看看卢建怎么挣这80万,结果卢建第一次下田干活,就惹得村里人哄堂大笑。
村民 朱忠雨:都打领带下湖,穿皮鞋上地,那是叫种地吗,对吧,咱老百姓都是换衣裳下地干活他就是跟市里人一样。
朱信忠:穿个西服打个领带,就穿个皮鞋下地很正常但是...
记者:这像个农民吗?
村民:不像农民做的事。
西服,皮鞋,悠闲自得的表情,咋看咋不像个种地的。然而卢建却说,这才是他心目中的农民形象。
卢建:既然是现代农业嘛,对不对,我们是做管理层的,做上层这一块对不对,我们和那个传统的农业肯定有这样一个区别。
不仅如何,卢建在对莲藕的管理方面,也语出惊人。
卢建:生病了我们要看书呀,我不知道这是什么病,我要查到这个书上是什么病,要结合书上写的东西。记者:书上没有,你觉得。
卢建:对,我觉得这个东西,那就正常了,书上没有嘛,没有就说明这个东西它现在很正常。自己种了半辈子的地,还没见过看书能把种好地的。卢建的母亲越想越生气。可毕竟是自己的孩子,还不能不管,老母亲这是一边干活,一边骂儿子。
母亲 朱美荣:现在人人见,人人都说你这是年轻不出力,你老了拼命,我说我没有办法儿子包地我不能不干。
9年来,母亲一共写了200多首打油诗,来骂卢建,发泄怨气。
母亲 朱美荣:为了你我又黑又瘦,又苍老,为了你我酸甜苦辣天天品尝,酸甜苦辣我是天天品尝。
卢建:打油诗嘛现在就特别的酸楚,酸溜溜的感觉,那没办法,那我说怎么办呢对不对?确实辛苦,宣泄一下吧。
2005年底,这一年的冬天下了一场很大的雪,天气异常的寒冷。
卢建踩着厚厚的积雪来到了自己的藕塘,一看到自己的藕,卢建呆住了,一连说了几句没想到。
卢建:没想到,当时真没想到,天气比较冷这样一个情况下,藕芽子全部都冻坏了。
书上没有说,所以卢建没想到天冷还能把藕芽冻坏,更让卢建没想到的是,自己当初的一句一年要挣80万的豪言竟让他成了村民的笑柄。
朱宏:你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你确实是一个糊涂人,你这么好的学历,家庭也不错,对不对,你为什么去冒这个险,投资了这么多钱第一年可以说他是血本无归。
记者:有这么厉害?
朱宏:我不知道这话我能说吗?
记者:能。
朱宏:曾经向我借过钱。
刘振虎:就没有钱买双鞋。
记者:有这么困难?
刘振虎:都到这种程度了都是一双鞋。
记者:你说只有一双鞋。
刘真虎:而且还鞋烂了 而且还烂了。
从被人尊敬的白领到只会吹牛的莽夫,卢建的尊严碎了一地,采访时,卢建把记者带到了一片藕塘,他告诉记者,从2006年到2008年,他就 一直在这个水塘里,研究如何种藕,两年的时间,卢建还真摸索出了一套种藕的方法,他的藕又白又大,卢建那个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心想这次终于可以直起腰杆了 吧?哪知大伙看到卢建种的藕,又笑了,都说卢建这藕算是种瞎了,这么好的藕怎么就瞎了呢?
记者:你以前当过大厨呀?
卢建:我也没有,但做过饭,没做过这么多的。
每年采藕的第一天,卢建都会亲自下厨,给采藕工人们做一顿饭。
卢建:停机子,停机子开饭。
2008年11月,和现在一样,卢建在自家的藕塘炒了一大锅的菜,和工人们庆祝丰收,一边吃饭,一边欣赏自己的藕,卢建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卢建:又白又大,皮肤就像女孩子的皮肤一样,很白很嫩的那一种,看上去就想摸一摸这样的感觉。
2008年11月9日,为了赶早市,卢建凌晨3点就拉了4000斤藕来到了这里,然而,一直卖到天亮,人家的藕都卖得很红火,卢建却连一斤藕也没卖掉。
卢建:一个一个买藕的人来了,一个一个又走了,到我这边看一看又走了,连价格都不问。就走掉了。
卢建的老婆 刘斐:你再卖不出去的话,就得再熬一天,然后你藕放的时间,又不能放的时间太长,再说地里面还有,还有货我们要销出去,特别的一筹莫展。
看着别人卖藕,自己却卖不掉,卢建很郁闷,他偷偷的观察了一下,发现别人的藕又小泥又多,跟自己的简直没法比,可为什么自己的藕就是卖不掉呢?
卢建:他们这个就像武二郎一样对不对,所以说咱感觉咱的藕好卖。记者:武二郎?武大郎吧。
卢建:哦武大郎。像武大郎一样,对不对,咱那个藕像潘金莲,是不是两个概念。记者:结果呢?
卢建:结果反而人家这个藕好卖,我们的不好卖。
张慈良,在这家市场做藕批发生意已经十几年了,对卢建的藕,张慈良只看了一眼,就知道,这藕肯定没人要。
张慈良:都没见过大藕,他上哪里好吃呀都嫌这个外来藕,不好吃,俺卖一块,他卖5角都卖不掉。
卢建种的藕是从外地引进的新品种,虽然这种藕产量高,个头大,但当地人由于没有见过,认为不好吃,就没有人买。
听了张慈良的话,卢建一下子蒙了,自己藕塘里,满塘都是刚挖出来的藕,如果卖不掉,后果不肯设想,该怎么办呢?
卢建想让张慈良帮忙,可张慈良却根本不理他。
张慈良:找我四五次,找我给他卖藕,我不想给他卖。
可卢建却认准了张慈良,每天都来缠着他,甚至连张慈良上厕所他都跟着。
卢建:他上厕所的时候,咱也跟着上厕所,其实咱也不想上厕所,咱也去,那怎么办呢?
通过几天观察,卢建发现了张慈良卖藕的一个习惯,卢建对症下药,在一天之内就把积压的藕全部卖给了张慈良。
卢建:我就想好一个办法。
卢建的老婆 刘斐:我就说怎么这么快,就我这一天没过去,就卖完了。
2008年11月15日,张慈良卖藕的摊位出了一件事,而这个事让卢建觉得机会来了。
卢建:老张的一个客户,以前卖老张的藕,可能和老张发生了一些争执。
原来张慈良收藕有一个习惯,就是只收当地散户的藕,而散户种藕,多用铁锹挖,经常是泥土多,刮伤大。客户退货的事也因此时常发生,这让张慈良一直很头疼。
张慈良:泥巴多,挖烂的多挖,伤的多。
看到张慈良为货源这事闹心,卢建直接把张慈良带到了自己的藕塘,他亲自下水给张慈良用水枪采藕,看到一堆堆毫无刮伤,干干净净的藕,张慈良动心了,而卢建顺势又开出了一个让张慈良不能拒绝的条件。
卢建:我说我一分钱都不要,你先卖,你卖好了你再给我钱。
张慈良和卢建达成合作,2008年一年,张慈良帮助卢建一共销售了40多万斤的藕,卢建成功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年挣80多万元。
北京工作的卢建,辞职回老家种藕,面对三年的非议,她终于兑现了自己当初的诺言,年挣80万元。记者调查发现,现在已有122人加入到卢建 的种藕队伍。2009年,就像现在一样,卢建的合作社正在大规模的采藕,一堆堆又白又干净的藕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壮观,沉浸在丰收喜悦中的卢建,却完全没有 意识到危机正悄然逼近。
2009年12月,卢建成立了合作社,这一年合作社莲藕产量超过500万吨,而问题也随之而来。
卢建: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销售,而且徐州市场销售已经满足不了我们合作社的产量了。眼看着很多藕就要烂在塘里,卢建和种植户们心急如焚。卢建:已经有大面积这样的一个存货了,你销不完了对不对,当时着急呀,着急没办法,没有好的办法。
员工 刘振虎:哎哟,心情那个那时候才体会到睡不着觉是个什么感觉,失恋也没有这样过,失恋有时候还能睡着,这真睡不着。
为了寻找市场,卢建带着刘镇虎四处奔波。2009年12月,他们来到了山东省泰安市的农贸市场,一辆卖藕的大货车吸引起了卢建的注意。
卢建:后来我们看到一个大车,那一车大概有两万斤藕要拉那么多。我看这个规模很大,这个人很有实力。
他叫刘加红,就是那辆车的主人,是山东省泰安市的莲藕经销大户,如今两人已经是很好的合作伙伴,2009年,为了打开市场,卢建设了一个局,而这个局,让刘家宏主动找到卢建,一次就签订了200万斤莲藕订单。
员工 刘振虎:当时我们也是死马当活马医了,反正这一次如果不成,我们就换下一个城市。
卢建:设好的这么一个局嘛。
这是一个什么局呢?当时,卢建来到刘家宏的货车前,卖了100斤藕,二话不说就走了,第二天卢建又来了,还是买了100斤藕,还是不说话,卢建的反常举动,引起了刘加红的警觉。
刘加红:我当时想的,你是不是来套我的价格的?是不是你昨天拿了,拿的量不大,今天又来拿,是不是你想搞这块批发是不是,我有这种想法我就说,我就跟着他看一下。
卢建:肯定是有目的的,我自己家的藕都卖不出去,我买他的藕干吗?对不对买他的藕,最主要的目的是干吗?主要是想要和他聊天。
卢建知道刘加红根本不缺货源,如果直接找他谈生意,肯定会吃闭门羹,这才想到了这个怪招,吸引刘加红的注意。看着刘加红跟了过来,卢建开始实施第二个步骤,请刘加红吃饭。
刘加红:我一看这个人呀,也挺实在我说你这样吧,既然来到我们山东了吗,对不对,我进一下地主之谊,中午饭我来安排。
卢建:他说他请客,我说他请客就他请客,不管谁请客,只要你来吃,我就有办法。三个人你推我让来到一个小餐馆,趁着点菜的时候,卢建让刘镇虎拿出两个藕,要后厨做两个凉菜,而让大厨奇怪的是这两个凉菜做法相同,只是切法不同。
一盘切成圆形,一盘切成方形。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厨师虽然搞不明白,还是照做了。不一会,两盘凉菜就端了上来。
刘加红拿起来了筷子,吃了两口,忽然觉得今天这两盘藕片有点不对劲。
刘加红:味道不一样,我说这一盘子藕,这个味道清脆,很可口,这一盘子这个藕感觉好像口感不是太强,我就闻那个卢老板,我说卢老板你点这两个藕,是什么意思?
卢建:我在这边就得意的笑了,我说老刘,我说刘老板,你看你吃出来了吧,我不满你讲,这个方的藕是你们的,圆的是我的。
原来这就是卢建设的局,这两盘凉菜,切成圆的藕是卢建的藕,切成方的藕是卢建从刘加红那里买的,两个菜做法一样,味道却差别很大,而且圆藕明显味道更好,看着刘加红惊讶的表情,卢建知道自己的藕销路不愁了。
卢建:直接开车回家,宾馆里面等电话,回家等电话去。记者:这么有把握?
卢建:特别有把握,知道吗。
果然,两天后,刚到家的卢建,就接到了刘加红的电话。
刘振虎:打电话来了,下订单,要到我们这里来拉藕让我们准备藕接着就联系嘛。
在刘加红的帮助下,卢建顺利的打开了山东的市场,如今,卢建合作社的藕远销山东、四川、云南、浙江等地一年销售额达到15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