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正在打鼓的人就是汤宜萍,今年61岁。记者到她的生态园采访时,正赶上她为游客打鼓助兴。听说记者是来专程来采访汤宜萍的,游客们竖起大拇指,争着向记者夸起了她。
游客:她是我们女中的豪杰,女强人。
汤宜萍:不好讲女强人的。
游客:是的是的,你有远见。
汤宜萍:女强人是很强悍,没有女人味的。
汤宜萍是大家眼中十足的女强人,十年前,她承包的这座荒山,曾是别人眼中做梦都长不出钱的地方,现在,这里已经成了当地有名的生态园,年营业收入500多万元。但是,汤宜萍却说这并不是她承包荒山的目的。
汤宜萍:我要是做饭店、开客服,那我干吗把钱投到这里来呢?我在上海随便开开饭店,挣的钱比这里多得多了,人可能不会这么累,来这里除了做好这个以外,我还有更大的目标。
一个四十年的心结穿越时空之后 |
汤宜萍是上海人。为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目标,她51岁进山,到现在,61的她还是天天像这样和工人一起上山干活,光是去年一年穿坏的布鞋就有50多双。
记者:这个断底了。
汤宜萍:这个是我92岁的妈妈给我补一补,有时候没有干的鞋子,我妈妈补的,92岁了还给我补鞋子穿,我有时候讲,我都怪可怜了,你还补破鞋给我穿。
汤宜萍告诉记者,这些布鞋每双不过8块钱。难以想象的是,回到二十年前,在大部分人花三、四块钱理一次发的时候,汤宜萍就花400块钱做出 了照片上的这个发型。承包荒山之前,她在上海拥有一家年挣百万的装潢公司,丈夫是一位处级干部,家庭十分美满。而汤宜萍却突然离开上海,在山里一呆就是十 年。直到现在,很多人都无法理解她当初的选择。
表妹夫李德满:当时我们想都不敢想挣那么多钱,轿车两部,面包车一部,很好的生活不好好去享受,到这边吃那么多苦,人沧桑那么多,心放在哪里,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她的心很大的。
一个四十年的心结穿越时空之后 |
表妹相庚红:当时想了,反正到现在我还是想不通。
记者也很好奇,汤宜萍为什么要放弃在上海的优越生活,跑到山里吃苦受累呢?提到这个话题时,汤宜萍突然变得很激动。
汤宜萍:不说了,什么感觉都有,我下乡的时候都没有穿过这么破的鞋子,我长这么大没有穿过这么破的鞋子,所以我在想我一定把这个事做好,才不辜负我自己穿这么多脏鞋子,湿鞋子的过程,真的不能说,不能问这些事情……
50多双布鞋背后,到底隐藏着一个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在山里坚守十年,汤宜萍追求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呢?
记者:在你印象里,你姐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姐姐汤宜莲:强悍。
汤宜萍:强悍。
员工吕锁华:我觉得仅仅用强悍两个形容她还不怎么够。
吕锁华,是汤宜萍二十多年的工作伙伴。1996年,汤宜萍从上海一家食品厂辞职下海,自己成立了一家装潢公司,吕锁华是当时的项目经理,在他看来,强悍,远不足以形容汤宜萍。
员工吕锁华:我们可能讲汤经理这个可能不能做,这样不行,她就说所有任何什么事情不要跟我讲不行,不要在我面前说不。
汤宜萍:我也很想温柔,当发现你这个事情叫这个做,叫那个做都不行,算了算了,我来,那时候我怎么温柔,我温柔不出来。
穿白色羽绒服的是汤宜萍的女儿朱吉曼,当时在装潢公司担任设计师。1997年的一天,朱吉曼按照客户的要求设计了一个像这样粘在墙上的电脑台,可做出来以后,客户却不满意,汤宜萍要求马上敲掉,并重新设计。
女儿朱吉曼:当时我觉得这个事情我很难接受,因为我妈妈觉得没有达到她的标准,但是我觉得已经可以了,已经好了。
汤宜萍:你要记住,你们的报酬是我给的,我给你们的钱是他们给的,他就是我们的上帝。
一个四十年的心结穿越时空之后 |
一个星期后,新的电脑台做出来了,可客户还是不满意,汤宜萍二话没说,要求马上敲掉,再设计一遍,女儿朱吉曼认为责任不在自己,拒绝重新设计。
汤宜萍:她来了以后就说,我们是完全按照他提供的图纸来做的,你一而再再而三地敲,你有没有考虑到我们的感受,我说我不需要去考虑你们的感受,我只考虑东家的感受。
女儿朱吉曼:我当时觉得我妈妈已经有一点偏执了。
汤宜萍:她说,这样子妈妈,我离开这个公司,我没法做下去,我受不了,我说那没问题,我尊重你的选择,你要做就做,不做你走人,回去你自己考虑考虑,最终这个还是敲掉了。
就是这种近乎偏执的认真态度,汤宜萍的装潢生意在短短两年内迅速崛起,有时候做完一个项目,连钱都来不及收,就要赶到下一个施工现场,并且从来没有客户投诉。
2002年,汤宜萍的装潢公司年产值达到了一千多万,两个女儿学业有成,丈夫朱客卿是上海市杨浦区的一位处级干部,汤宜萍的生活春风得意。
一个四十年的心结穿越时空之后 |
然而,一年后,她却突然放弃了令人羡慕的生活,把装潢公司交给了女儿,一个人离开了上海。
2003年10月,汤宜萍在这里包下了一千亩多荒山。汤宜萍的这个举动让亲戚朋友都很吃惊。
朋友于菊香:我就很不理解,我说你为什么要到那么远的地方呢?你在上海两个孩子,孩子谁管呢?你丈夫怎么办呢?她说我都不想。
表妹夫李德满:她的条件本来就够她享受了,她到山里面,山里面的生活条件肯定很苦,我们就想不通她到这边干嘛。
照片上就是十年前的荒山。当时,社渚镇的荒山全都闲置着,没有路,也不通电,从来就没有人来打听过,汤宜萍是第一个在荒山上投资的人,当地人觉得新鲜,还给她起了个外号。
村民陈忠豹:绰号就叫上海佬。
村民肖国兴:就是称为她上海佬。
村主任宋德喜:叫上海佬,这么大年纪了,跑到这边来,用我们农村的土话叫寻死,就是没事找事干。
荒山上来了个上海佬,附近的村民都想来看看。从进山的第一天起,汤宜萍就每天和工人一起在山上开荒种树。人们一见到汤宜萍本人,很难把她和想象中温柔时尚的上海女人联系在一起。
汤宜萍:我不嗲,又不温柔,我讲话又没有很嗲的样子。这套在上海可能是工作服,在这里工人一看会说,我们汤总今天穿得这么整齐,要出远门了。
到2006年,毛竹、桂花、茶花……几十种花草树木,再加上鱼塘及各种景观,原来的荒山变成了花果山,有很多旅游公司都盯上了这里,想把游客带过来,而汤宜萍的态度却是一律拒绝。
一个四十年的心结穿越时空之后 |
旅游公司总经理顾卫平:她说我忙得要死,你别来了,很多生态园都要抢着跟我做生意,当时我就很奇怪,搞得我好像看她的脸色,我不要情绪化吗?
汤宜萍:我说你天天都有这么多客人往我这边带,我天天就为你们在这服务是没错,但是我大的目标没法去实现了。
为了一个更大的目标,汤宜萍三年时间在山上投资了600多万,尽管连一分钱的进账都没有,汤宜萍却还是不慌不忙,冬天的时候,她就会像这样带着工人上山挖冬笋。
汤宜萍:只要有点空,就上来挖挖玩玩。
记者:挖挖玩玩?
汤宜萍:没把它当成一种赚多少钱的事。
记者:我看你在山上养鱼也是为了赚钱,笋子也不是为了赚钱?
汤宜萍:你在现在这个阶段,不能太把赚钱当回事,要养这块地。
一个四十年的心结穿越时空之后 |
当时的汤宜萍也总说不能操之过急,那么,她到底在等待一个什么样的时机呢?
2007年,生态园的林子里出现了这样的场景。原来,汤宜萍三年等待为的是让树木成林,养出生态的放养环境,保证土鸡的品质,在土鸡和土鸡蛋上走出一条品牌之路。除此之外,这些巴马香猪也是她要打造的产品之一,建生态园是为了日后作为产品的推广销售平台。
汤宜萍迈出了她财富计划的第一步,一切看似顺理成章,但她的人生却因此变得动荡不安,充满悬念,采访中,她的妹妹说了这样一句话。
妹妹汤宜莲:实际上她那么多年的苦都是为了自己心里这个结放不下。
因为这个心结,汤宜萍放弃了在上海的优越生活,还是因为这个心结,汤宜萍开始了她不同寻常的淘金之旅。
这里是社渚镇的农贸市场。2007年4月,汤宜萍的土鸡蛋就在这里销售。当时,当地几乎还没有人规模化散养土鸡,市场上的土鸡蛋大都像这样,是农户拎着篮子在卖,价格是3毛钱一个,汤宜萍给自己的鸡蛋定价一块钱,周围的人都断言,汤宜萍的鸡蛋肯定卖不出去。
员工吕锁华:她要卖一块钱一个,我就讲了,我说这个不可能,吃你一块钱鸡蛋的人还没生出来。
村民陈忠豹:我们在村里都议论,汤总的鸡蛋卖一块二,卖我们三倍的钱。就是不相信,那个蛋谁要啊!
鸡蛋在市场卖了几天,结果真的一个都没卖出去,吕锁华提出要赶紧降价。
汤宜萍:卖了几天一个都没卖出去,你还不降价,那鸡蛋给谁吃,我说你拿回来我们自己吃,我们自己吃不掉呢?腌咸蛋,腌咸蛋吃不掉呢?鸡吃。
汤宜萍不肯降价。六七月份是母鸡产蛋的高峰期,很快就囤积了将近十万个鸡蛋。因为缺少经验,没有提前把冷库建好,随着天气的温度越来越高,有的鸡蛋开始坏掉了。大家都劝汤宜萍降价去卖,可她却一根筋地认为要打造品牌,绝对不能降价。
员工吕锁华:我说汤总,这个鸡蛋你应该要卖,你边卖的时候边创立我们的品牌,你卖五毛钱一个,你卖五万,就有五万。
一个四十年的心结穿越时空之后 |
汤宜萍:挣了五万,你可能损失五十万、五百万,你不挣这个五万,你可能挣得更多,这个品牌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它值多少就是多少钱,所以我就是坚持,不贱卖。
囤积的鸡蛋越来越多,坏得也越来越多,大家伙急得团团转,可不管别人再怎么劝,汤宜萍坚持少一分钱都不卖。两个多月后,冷库建起来了,可此时,将近二十万个鸡蛋已经全部浪费了。
吕锁华一直是汤宜萍最得力的助手。在上海时就跟着她打拼,之后又到山里帮她发展事业。可这一次,汤宜萍的固执让吕锁华彻底绝望了。
员工吕锁华:我每个月就是拿一点生活费,我家庭也要开支,我没拿回去过一分钱,所以一个长期投资下,我们没有收入,我提出来说,我不做了,我走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此时,一直在上海帮汤宜萍打理装潢公司的女儿朱吉曼,突然打来了电话。
一个四十年的心结穿越时空之后 |
女儿朱吉曼:我说我看不到这条路的尽头或者希望在哪里,我觉得我坚持不下去了。
汤宜萍:来回很急地说妈妈,我坚持不下去了,在这之前我爱人也在讲,他也坚持不下去了。
四年多的时间,汤宜萍在山上所有的支出全都是从上海转过来的。到2007年,装潢公司因为没有资金周转已经倒闭了,家里的积蓄也全部投了进去,朱吉曼打来电话的这一天,身上只剩下了二十块钱,她想让汤宜萍放弃山里的事业,回到上海。
汤宜萍:行,你爸爸也不想做了,你现在也坚持不下去了,那妈妈就把它卖掉了,女儿紧接着问说,妈妈,如果卖掉,你怎么办?你们都活了,我死了。
汤宜萍不肯放弃。这一年春节,所有人都回家过年了。大年初一,汤宜萍独自一人来到了山上,正在挖笋的时候,无意间一抬头,看到她的员工汤小珍正朝她走过来。
员工汤小珍:大年初一,我来的时候,我说来看看汤总,她一个人在山上挖笋子。
那一天,汤小珍穿着特意为过年买的一件新羽绒服,可看到汤宜萍还是像往常一样在干活,心里很不是滋味。员工汤小珍:怎么一个老总一个人在山上挖,自己觉得……
记者:那你俩后来又干什么了在一块?
汤宜萍:后来我们就一起挖笋子。
汤宜萍究竟为什么要放弃在令人羡慕的城市生活,在山里吃苦受累,忍受孤独?答案就是那个埋藏了几十年的心结。
这本影集中的照片记录的是厦门老三届知青在农村下乡时的岁月。汤宜萍的父亲是一位南下干部,当时就在厦门。16岁的汤宜萍来到了福建省永定县一个贫困的山村下乡干活,晚上做梦都盼着能早一天回城。这样一等就是六年,走的那一年,汤宜萍22岁。
汤宜萍:真正走的那一天,我看到送我的那些阿伯阿婆都哭得很泪人儿似的,那一瞬间我自己也爆发起来大哭,我从走到上火车我哭了三个多小时而 且这三个小时真的就是嚎啕大哭,就哭得车上没有一个人有声音,那个时候才知道我其实这片土地承载了我们那个年代的知识青年所有最美好的年华。
一个四十年的心结穿越时空之后 |
这是很多年后,汤宜萍再次回到知青点时的照片。当时,她已经在上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她看到村里的人却还是像以前一样贫穷。回去的路上,透过车窗,汤宜萍看到了一片果林,有果农在路边卖梨,她把车停在路边,向果农走了过去,对方的眼神,汤宜萍一辈子都忘不了。
汤宜萍:这个人本身是在吆喝卖梨,一看我们车子停下来,真的是,很渴望你买的感情,那个眼神就流露出来,买我的梨吧,买我的梨吧。
下乡六年,汤宜萍深知农民的辛苦,但因为不了解市场,缺少品牌意识,很多时候,农民的东西卖不上价钱。从那时起,汤宜萍就给了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
汤宜萍:哪一天我有本事了,我是不是在农业上面做点事情,我能不能对别人有所启发,种地不是这样种的,我们可以想一个办法多挣一点钱。
就是这个心结让汤宜萍坚持要把品牌打响,掌握定价权,让别人得到启示的同时,也能够带动一些农民致富。
汤宜萍:抓到了!你知道它为什么要蹲下去吗?
记者:为什么?
汤宜萍:它是一只生蛋鸡。
一个四十年的心结穿越时空之后 |
2007年9月,汤宜萍把自己的土鸡蛋做成了礼盒,并把目光瞄准了高端市场。这里是天目湖,每天这里都有很多来自上海、苏州等地的游客。汤宜萍把自己的鸡蛋礼盒摆到了天目湖土特产供货中心的柜台上,凭借良好的品质,很快就打开了高端市场。
食品供货公司副总经理许静:大家一个共同反应就说终于吃到鸡蛋的味道了,就是一二十年久违了的味道。我觉得她真的是凭良心在做这个事情。
2008年,汤宜萍把游客请进了生态园。记者采访时就赶上她正在组织一场巴马香猪赛跑。
汤宜萍:奖品有大奖小奖,你们如果认为这只猪可以赢的,你们往这个方向站。
汤宜萍用这样的方式吸引游客,并把土鸡蛋作为奖品发给他们,生态园成了产品的推广销售平台,土鸡蛋也带动了土鸡的销售。2012年,两种产 品的销售额达到了一千多万,生态园营业收入500多万。汤宜萍告诉记者,2013年,她要建一座食品加工厂,把土鸡、巴马香猪、竹笋等产品做成大礼包,让 周边的农民有信心跟着自己一起致富。
汤宜萍:你最好问我说,你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我就说了,我想上达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