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设计了一种模式,理论上算公司特别赚钱,很赚钱,越想越好,就不要再往下走了,一定是账算错了。”在与公司高层的会议上,雏鹰农牧董事长侯建芳曾这样说,“因为这个社会太透明了,你赚那么多钱别人还活不活?别人都不赚钱了,你跟谁合作呢?所以一定要承担起对合作方的责任。”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是雏鹰模式的核心思想,在此模式下,雏鹰农牧养殖规模迅速扩大:2010年销售生猪66万头,2011年销售102万头,2012年销售149万头。这样的增速能否延续?后续项目资金可有保障?针对这些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证券时报记者对侯建芳进行了独家专访。
发展全产业链的信心
“公司+农户”的雏鹰模式是雏鹰农牧上市以来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这一模式可以简单归结为公司提供饲料、猪舍、仔猪等,农户负责养殖,再将养好后的生猪按统一价格销售给公司,养得好多得、养得差少得,并设置保底利润。
正是在这一模式下,雏鹰农牧迅速成长,2009年到2011年公司收入增长分别达到49%、26%和90%,净利润则分别增长了41%、39%和249%.同时,公司提出了全产业链的发展规划,并将在三门峡、吉林等地投资数十亿建立大型生猪养殖基地。
然而,“猪周期”的存在使得雏鹰农牧注定难以避免行业周期波动的影响。随着猪肉价格的持续走低,公司业绩去年下半年开始回落,最终全年同比下降29%,业绩快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78%.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上出现了对于公司急速扩张的质疑之声。
“我们拉长产业链主要目的是规避风险。”在新郑市薛店镇的办公室里,谈到这个问题,侯建芳显得有些激动,“做全产业链很难、也很累,屠宰、连锁店都是进入新的领域,公司也下了很大决心。但如果不往下游延伸,在规模加大后,风险将加大,在行情最差的时候,会出现亏损。”
据介绍,养殖与屠宰利润反向相关,因为猪肉终端销售价格的特点是上得很慢、下得也很慢,而生猪价格则上得很快、下得也很快,这就存在一个时滞,使得养殖利润低时,屠宰利润往往会较高。此外,在向下游延伸后,在养殖行情特别差时,公司还可以做一部分屠宰的冻肉储存,甚至进一步熟食加工。
对于市场担心的资金问题,侯建芳则较有信心:“我们的项目都是按计划走,一部分固定资产属于租用性质,减少了投资;并且我们自己生产种猪,不需外购。资金需求主要来自三门峡40亿项目和东北56亿项目,这两个项目是分5年长期投资,越往后投资越大,前期少,因此公司还可以用期间利润投入。并且,上市公司融资渠道也很多。”
此前,侯建芳已用自己的股票做了质押,全额认购雏鹰农牧增发股份。据悉,公司还在发行2亿元的短融,并有约20亿元银行信用额度未用。
模式的升级与扩展
去年在雏鹰农牧所有的生猪销售中,商品仔猪约占比八成,这样的产品结构使得公司业绩波动与以肉猪养殖为主的企业和农户有所差异。
“小猪价格与肉猪不完全同步,往往跟随大猪浮动,更多体现一个预期。”侯建芳说,上半年公司业绩的下降主要由于仔猪价格相比去年同期下滑较大,而且由于猪舍改造,今年公司也未能减少仔猪出售量。他表示,公司过去以养种猪为主,种猪舍占80%,肉猪舍占20%,上半年肉猪产能还难以体现,未来将会提升。
据悉,随着去年猪肉价格的持续下跌,逐渐传导至仔猪,仔猪价格从去年开始下降,跌至12.5元/斤左右的低点,并在这一价位持续了较长时间,最近才回升至14.5元/斤。
而侯建芳所说的猪舍改造则是雏鹰农牧今年一项重点工作,其实质是雏鹰模式的升级。据介绍,由于过去猪舍建得较为简陋,机械化程度不高,需要较多人工,而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增加,公司希望通过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加大机械化,使每头猪单位代养费下降、利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