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对当前生猪价格持续下跌的思考
为了促进生猪发展,保障市场供应,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生猪生产,鼓励养猪事业的发展。由于养猪利润丰富,加上国家政策扶助,养猪户如雨后春笋,生猪生产迅猛发展,生猪存栏数激增。今年1、2月份生猪价格、猪肉价格处于高价位运行,3月份以来生猪收购价一路狂跌,跌破猪粮比价6:1界点,跌至5.45:1。由今年2月份最高价9元/斤下跌至目前的5.9元/斤,跌幅34.4%;猪肉价格也随之一路小幅下降,精瘦肉、排骨市场最高价时分别为16元/斤、15元/斤,分别跌至目前的13元/斤、12元/斤,跌幅分别为18.75%、20%。 生猪价格大幅下降的原因分析 一是生猪一般在春节前集中销售,肉联厂大量囤货,春节期间无法大量消化,节后就选择延期开工,收购量减少,价格下跌。而春节过后,市场上对猪肉的需求量少,这段时间要消化年前的过度透支。 二是育肥猪长到220斤以后,肉料比增加,这时市场价格行情低迷,饲养户就会急于出手,会进一步影响生猪价格下跌。 三是生猪存栏量、出栏量、屠宰量和能繁母猪存栏数量大幅上升也是导致生猪价格下降的原因。国家政策自2011年开始对能繁母猪实行100元/头的补贴,加速了能繁母猪饲养数量,2011年高青能繁母猪13000头,2012年增加到14700头,势必导致育肥猪的增加,对市场的供应量增加,影响价格下降。 四是受H7N9流感疫情的影响,近期生猪消费量有所下降。 五是由于国家提倡勤俭节约,防止浪费,再加上公款消费的大幅减少,大众餐饮消费习惯也明显得到改善,浪费减少,酒店生意由火爆转为惨淡,对猪肉的需求量减少,也不同程度上加剧了生猪供大于求的矛盾。 调控生猪市场价格的对策建议 由于生猪养殖的门槛较低,技术含量也不高。投入的资金相对少。往往生猪价格上涨时资金投入积极,生猪价格下跌时小规模养殖户存在惜售现象,给不少猪贩可乘之机,往往压低价格收购。猪肉价格下跌,养殖户诉苦,抱怨生猪价格犹如坐过山车,涨的快,跌的快。据养殖户反映,现在存栏的育肥猪,都是在去年10-12月份购进的仔猪,加上饲料成本、人工费用等,没钱赚还要亏本。生猪养殖有一个循环周期,且风险较大。生猪价格下跌过快,并不一定是好事,物极必反,猪价过低,养殖户得不到应有的劳动回报,必然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生猪养殖自然会减少。这样一来,必导致下一个周期的猪肉上市量减少,又会引起肉价反弹。形成生猪价格上涨——养殖量增加——价格下跌——养殖量减少——价格再反弹、养殖再增加的格局。 重视生猪生产,搞好总量平衡,规避市场风险。一是在重点抓好生猪生产的同时,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要跟上。畜牧部门要加强生猪生产的技术指导,特别是对生猪规模养殖大户进行指导,防止养殖规模发展上的盲目性,同时要强化疾病的防控,加大技术指导稳定生猪生产。每月公布母猪、仔猪、育肥猪存栏信息。二是物价部门要加强生猪生产成本调查,做好生猪、猪肉价格监测工作,对市场价格进行预测、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帮助养殖户了解市场供求信息,安排好旺季与淡季生产衔接工作,维护养殖户利益,满足市场需求。三是认真落实中央关于能繁母猪补贴、生猪保险、标准化规模饲养、疫病防治等扶持生猪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化解猪价暴跌和疫情风险,适时推出生猪期货交易,增强生猪养殖户抵逾市场风险能力。 充分发挥现代网络技术,建立生猪生产网络平台。发布全省生猪生产情况和市场供求信息。鉴于生猪生产的周期性,生猪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非常之大。通过发布供求信息,引导养殖户调剂好生猪生产。 挖掘生产潜力,调整猪群结构,拓宽销售渠道。一是引导养殖场(户)抓好内部管理,优化饲料配方,加强饲养管理,减少浪费和不必要的开支,降低饲养成本。二是面对猪价持续低迷的现实,大型养殖场要适当缩小存栏量。同时,抓住当前猪市低迷、种猪质优价低的机遇,大量购进优良种猪,淘汰生产性能差的种母猪,更换、扩大优良种猪群,提高生猪市场竞争力。三是提高养殖户组织化程度,养殖大户要主动闯市场、找市场,减少中间环节,抓紧产销对接,统一组织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同时,充分发挥生猪经纪人的作用,搞活生猪流通渠道。 利用价格调节基金进行补贴,帮助养殖户度过难关。当生猪收购价格低于其成本时,可以将收取的价格调节基金适当补贴生猪生产,保护养殖户养猪的积极性和正当利益,避免出现猪“贱”伤农的现象。 时间:2013-05-15 13:48:43 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