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拐点被扼杀 养殖户如何适应“温差”
本周生猪价格较上周震荡下跌,周平均价格15.77元/千克,较上周下跌0.09元/公斤,跌幅为0.59%,本周猪粮比较上周小幅震荡下跌,本周平均猪粮比为6.66∶1,较上周跌0.04,跌幅为0.72%。受国庆节日刺激,出栏量依旧小幅增加,各地生猪供应量充足,全国生猪均价依然延续窄幅下跌态势。
双节如意算盘成竹篮打水
节前的猪价高位震荡,让许多养猪人对双节期间的猪价上扬走势充满期许。至10月6日全国外三元均价15.87元/公斤 ,较上周跌幅为0.11%,内三元均价15.38元/公斤,较上周跌幅为0.21%,土杂猪均价15.05元/公斤,较上周跌幅为0.23%。
全国各地区生猪均价分别为西北16.25,西南15.91,东北15.88,华中15.84,华北15.67,华南15.49,华东15.34,其中华中、华南地区呈现明显疲软态势。节前的高位运行状态至此告一段落,此外各地养殖户生猪出栏量持续上升,终端消费市场未见明显好转,猪市弱势状态或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盈利区间薄弱 僧多粥少
经历了上半年亏损的猪市在今年如夏以后终于扬眉吐气一番,补足了上半年亏损之余养殖户盘算着在此盈利拐点好好赚一笔,岂料好景不长,猪价跟娃娃的脸一样,说变就变。且看全国大范围态势,下跌区域呈逐步扩大趋势,北方较南方明显。养猪人不禁叹问,咋说降就降呢?完全没征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最主要原因莫过于供大于求。节前猪价的高位运行导致部分养殖户压栏惜栏,节间集中出栏;此外,中秋节后屠宰量下滑,受节日猪肉需求和肉价上涨速度快双重压力,部分地区冷库储备肉已经释放,进一步刺激了养殖户的出栏积极性;因此在双节期间猪肉供应量明显上升。再看终端消费方面,随着十一假期开始,企事业单位、高校陆续放假,返乡探亲、旅游者将占一部分消费比例,但整体供过于求局面短期难改,最终形成供大于求局面,预计后市猪价仍将震荡下行。但总体来看降幅应该不会很大。
猪价变化“温差大”如何适应
其实一直以来养猪人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养猪如炒股”,猪市波动变化也是正常的事情,那么在外部大环境的不平稳运行下,是不是养猪人就该被动的被市场“无形的手”所操控?我们无法改变价格规律的变化,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调整来降低损失,最终最大化利益,具体措施有:
第一,养殖场户要根据生猪市场波动的规律来组织生产。
养猪行情由高潮转向低潮阶段时要少留仔猪,及时调整猪群结构,加强饲养管理,降低养殖成本,避免“高进低出”。
第二,发展养猪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产业化水平。
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将分散的养殖户组织成互相协作的生产与利益集体,能有效抵御市场和自然风险.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利益,实现养殖户稳定增收。
第三,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行业预警。
应尽快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和行业预警制度.健全信息化体系.及时向政府部门、企业和业户发布、产业动态、市场动态,指导产业科学、理性地运行,防止出现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