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生猪养殖格局将如何演变?

   yuanfenwuyue    神农网    2013-07-23 14:30:26
【导读】 中国生猪规模化养殖不断发展,新的挑战和疑问也随之出现。究竟何种养殖方式最适合目前中国的国情?中国的生猪养殖格局将如何演变?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

    中国生猪规模化养殖不断发展,新的挑战和疑问也随之出现。究竟何种养殖方式最适合目前中国的国情?中国的生猪养殖格局将如何演变?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这不禁引发业内人士的思索:农户利用土地,发展农牧结合型的养殖模式是否有更大发展空间,是否会成为未来主流模式?在目前规模化企业仍旧着力构建完整产业链的同时,是否需要有更多的小规模经营个体?下面通过剖析并比较中国目前生猪养殖的不同模式,也许可以找到未来中国生猪养殖模式的各种可行性和方向。

    中国是生猪生产和消费大国,庞大的市场决定了生猪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从美国引入规模化、工业化养殖的理念,并且引进国外猪种,学习饲料配方,从而助推了中国的生猪规模化养殖。在这一过程中,一批有实力的规模化企业也随之成长起来,包括南方的温氏、中原的雏鹰、中部的正昌、西部的铁骑力士、中南的唐人神等。加之近年来其他一些行业外资本纷纷涉足养猪业,这似乎都在暗示,中国的生猪养殖正朝着规模化、企业化的方向发展。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众多的散养农户们淹没在巨大的规模化浪潮中。

    但近年来,随着生猪规模养殖发展到一个高峰,各种问题也开始显现,包括工业化饲料原料受制于国际价格;种猪资源受制于进口;规模化养殖所需的大量土地与耕地之间存在冲突;规模化养殖所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等。更严峻的问题是,企业化经营的生猪养殖令猪肉市场供需平衡更加难以预测,中小散户养殖者的养猪风险加大,遇上低谷期往往血本无归。这实际上是中国长期以来的传统农户散养与现代化企业养猪模式之间的矛盾。对此,业内已经开始反思,寻求突破。

    对美国模式的思考

    美国的畜牧业发展模式对中国畜牧业有着巨大影响,中国现代养猪业基本就是参照了美国模式。品种组合来说主要采用大白×长白×杜洛克三元杂交;饲养方式是规模化、工厂化、集约化;饲料工业配方则是“玉米+豆粕+添加剂”。在国际化、市场化的新形势下,这种简单的参考已暴露出许多后遗症。“玉米+豆粕+添加剂”的模式使中国生猪养殖业高度依赖玉米和大豆;工厂化高密度的养殖则加大了疫病防控的难度。

    产生问题并非模式本身有问题,而是采用同样模式的两个国家,其自然条件存在差异。美国农牧业的资源特点是地广人稀,适合发展土地密集型为主导的规模化畜牧业。同时美国金融资本雄厚,但劳动力短缺且人力成本高,就扬长避短发展资本密集型的工业化、机械化畜牧业。美国城市化程度高,市民多农民少,因此没有农村问题,也不存在农民问题,仅是单一的农业问题。加之拥有全球市场资源,在这样的国家优势下,美国农业发展出了以大型规模化、高度专业化、组织形式企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美国模式。

    对比中美两国在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上的差异,便不难看到两国在实践同一种模式时出现的不同情况。诚然美国模式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促进了中国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发展,但任何行业在发展初期都会展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只是如若完全复制他国模式,则其后的影响会慢慢体现出来,反而阻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美国是因地制宜发展出了适合自己的模式,中国也应该因地制宜,在借鉴先进模式的同时,探索适合本土化经营的模式,避免走入误区。

  垂直一体化模式的误区

    1、过度追求规模化发展

  受美国模式影响,一些企业过度地突出规模化,认为规模小就是传统的、落后的,规模大才是现代的、先进的。前几年有一种主流观点认为,一家一户分散饲养的规模化程度低,需要淘汰转而发展规模化养殖场或养殖小区。一些采用垂直一体化模式的企业在这一问题上具有代表性。垂直一体化模式是传统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其将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产供销各环节都包括在一个大而全的企业之中,目的是掌控产业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优化每一个步骤,减少每一项费用,收获所有环节的每一笔利润。垂直一体化产生于短缺经济时代,是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企业体制模式,以市场需求广阔为背景前提。而如今由于科学技术的应用与普及,生产力倍增,市场由短缺变为过剩,对传统工业化时代的大规模先产后销的生产方式产生了革命性冲击。在市场多变的信息化时代,在消费者个性化主导的环境中,垂直一体化的“大而全”巨型企业反而显得格格不入,其大量生产有时候反而起到了反作用。我们可以看到,整个2012年猪肉市场的供给都呈现严重过剩的局面,导致整年的行情十分低迷。有业内人士将其完全归结于生猪市场的固有周期,也有人呼吁尽快推出生猪期货,避免市场风险。本刊记者曾专访中国畜牧总站站长李希荣,他则认为这是由于一些企业对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发展总量没有一个十分清晰的度量。这从侧面可以反映出,生猪规模化养殖企业在生产时,对于市场饱和度还没有科学的预测的分析。这也成为盲目追求生猪规模化生产的最大风险所在。

  2、“公司+农户”模式的成功与发展

  中国生猪养殖业在发展中虽然暴露了完全照搬美国模式而产生的缺陷,但中国有着上千年养猪的丰富经验,很多企业在经营庞大产业链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根据中国实际的国情探索自己独特的养殖模式。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具有本土特色的“公司+农户”的生猪养殖模式。

  “公司+农户”的养殖方式如今在畜牧养殖业已非常普遍,也取得了显着的成效。但由于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如肯德基的“抗生鸡”事件等,暴露出国内一些采用“公司+农户”模式的企业在管理上的问题,消费者也开始质疑“公司+农户”模式生产出的食品的安全性。本刊记者曾采访了国内最大的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广东温氏集团,其也是业内首创“公司+农户”模式的企业。温氏相关人士表示,这些食品安全事件完全不是模式本身的问题,只要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就不会出现食品安全事故。记者获悉,温氏集团自1986年起开始探索使用“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目前已经将其升级,向“公司+家庭农场”模式迈进。记者了解到,这种模式除了沿和“公司+农户”养殖模式一样,对品种培育、饲料生产、技术配套服务、饲养管理、产品上市等环节实行全产业链管理外,更着力于推动农户向农场化规模发展,提高农户的养殖规模和效益。“温氏将通过为农户提供银行贷款担保、免息垫资帮助其扩大规模甚至是降低困难农户前期合作的保证金等多种途径,帮助农户扩大养殖规模。”

  不仅仅是温氏,有中国生猪第一股之称的雏鹰集团所打造的雏鹰模式也对“公司+农户”模式进行了深化。“雏鹰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公司+基地+农户”和工厂化养殖模式,而是将各种模式的优势加以组合和创新,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规模养殖企业的防疫瓶颈,同时又从各个层面降低了养殖成本。
  “公司+农户”是规模化企业与中国本土农户散养结合所构建的一种合理的养殖模式,除了上述提到的温氏,雏鹰之外,其他规模化企业也都在根据自身所在的不同区域特点构建相关模式。比如,铁骑力士集团位于养猪大省四川,铁骑力士充分利用了自身的饲料优势,和四川当地养猪户以“公司+农户”模式进行合作,构建了合理的经营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小规模主体的“家庭农场”模式将崭露头角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家庭农场”概念,给探索生猪养殖模式的人们指出了一个更加明确的方向。近年来,关于家庭农场的讨论并不少见,业内很多人认为,家庭农场是理想的模式,但在中国难以实现。人们对于农场的概念大多是美国的大型农场,具体到生猪养殖模式来说,业内相关人士则认为欧洲比较普遍的小型家庭农场模式更适合中国来,但对中国能否成功复制这一模式仍然信心不足。其实说得直白一些,家庭农场就是以农户为主体的小型规模化的微观经营体。

  有什么样的国情,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发展模式。中国人多地少,土地已经按人头分田到户,这是农村的基本政策。土地流转集中,发展规模经营的方式受到政策限制,同时农民寸土不让的心理障碍也有所影响。由此最为合理的结论是,适合中国的规模化应该是越来越多的小型规模化。这里所说的小型规模化就是理想中的家庭农场,区别于目前的粗放式农户散养方式。小型规模化经营体从事的是社会化商品生产,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采用的也是良种、良料、良法等现代技术。

  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模式是与农户手中的资源相匹配的。在中国现行的政策制度下,农户手中拥有土地资源,可以用来种植饲草和饲料。同时他们还拥有棚圈等饲养设施,可以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进行养殖活动,有些农户家庭中还有剩余劳动力,可以投入到畜牧业生产当中,这些资源要素农户都能够自主支配。由于是小型规模化,农户手中拥有多少资源,就力所能及地发展多大规模。由于是种养结合,农户也可根据自己所掌握资源的数量与特点,因地制宜地安排组合。这样,农户有了支配权、选择权和组合权,就可以看菜吃饭、量身裁衣,充分发挥微观经营主体的作用。

  与企业化经营相比较,农户家庭经营具有内部组织成本低、沟通协调成本低、内部环节少、运行费用省等优势。农户家庭经营机制灵活,适应市场波动变化的能力强。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管理层次简单,责权利集中统一。不需要庞大的管理机构,也不需要众多的管理人员。适合农民的管理素质和驾驭能力。农户家庭经营门槛低,关卡少,与小额信贷等农村金融政策相配套。当然,由于中国农户的整体素质还不高。要实现普遍的小规模经营,即家庭农场,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里面需要政策的扶持,也需要规模化龙头企业帮助和带动农户积极建立这种模式。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让这种经营模式的实现出现了曙光。

  循环经济的终极生态模式

  畜禽养殖一大特点是会产生大量的粪污,如不处理就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当下,建立一种对周围环境影响最小的生态养殖模式,是探索未来中国生猪养殖模式需要考虑的另一个层面。

  实际上,循环经济就是答案。让我们再回头审视一下美国模式,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实现了种养结合的循环经济。中国,由于土地制约,地域复杂,规模化猪场往往在选址建立时就受到很多限制,不能有效地结合周围环境实现种养结合。其直接结果就是养殖产生的粪污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反而给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近几年,规模化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开始肩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不少企业积极探索生态农牧循环经济模式。雏鹰集团在这方面就颇具亮点,其雏鹰模式按照绿色蔬菜种植要求建立了蔬菜种植基地,实行有机种植。郑州雏鹰蔬菜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将生猪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加工成生物有机肥,用于蔬菜的种植,为公司发展有机蔬菜产业奠定基础。而另一个概念相近的词—“农牧耦合”——也被业内频频提及,这是业内“交钥匙工程”专家京鹏畜牧提出的一个模式。记者在采访京鹏畜牧时了解到,这种农牧耦合的模式已经有了示范案例,由京鹏畜牧设计建造的山西某生态示范牧场就是典型的由现代农业设施和畜牧工程装备支撑的农牧耦合生产模式。该模式有鲜明的三个特点:一是因地制宜,农牧有机耦合,合理利用各类土地资源;二是解决现代化规模畜禽场的粪污处理难题;三是发展循环经济,带动周边产业。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农牧耦合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不仅是生猪养殖业,也将是整个畜牧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终极方向。

 

更多有关 ֳ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辽ICP备11016505号-2 | 辽公网安备:211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