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新城规划效果图。
生猪 产业崛起带动了 饲料 业发展。巴彦巨龙饲料公司产品热销。董劲宇摄
走进省城哈尔滨各大超市的 猪肉 生鲜销售区,“金锣”、“北大荒”是老百姓公认的响当当“大品牌”。“金锣冷鲜肉之所以能受到省城市民的喜爱,是因为金锣采用的生猪全部产自生猪品质优良的巴彦县。”金锣集团负责哈尔滨市场销售的负责人一语中的。
3月中旬,记者走进巴彦,访企业,看农户,切实感受到这里的生猪富民产业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服务到位
鼓励农民 养猪 致富
靠有限的土地走富路,必定举步维艰。发展生猪产业可以就地转化 粮食 ,“粮仓憋粮”问题也迎刃而解了,于是调整种养业投入比重,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的思路诞生了。
巴彦生猪 养殖 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道路。在县畜牧局工作了26年的田彦波副局长告诉记者,在最早的自养自食时期,老百姓粗放式一家养三五头猪,有句嗑叫“一瓢凉水一瓢糠,一捆青菜揣一缸”;后来县里采取“养猪一条街”模式,提供红砖盖猪舍规范养殖,那时一户可养10头猪了;随后搞养殖小区,引导初级规模化养殖。又经过几年艰苦努力,全县的生猪产业一举攀上了畜牧业“半壁江山”和“主辅换位”的新阶段。
为了鼓励农民养猪,巴彦县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举措。为了降低养猪户的风险,县委、县政府与县保险公司协调,动员养猪户给生猪上保险。一头猪崽体重达到10公斤以上就可以上保险,每头23元的保险费一直保障到生猪出栏为止。这期间,生猪如果死亡,保险公司将以死猪的体重按斤理赔,价格从120元至300元不等。当年,龙泉镇平泉村养猪户张明义把家里46头猪都入了保险,因管理不当死了5头小猪,保险公司以每头120元给予理赔。消息传开,全村有100多户农民给生猪入了保险。巴彦还在县、乡两级成立了养猪110服务中心,县畜牧局的技术员、防疫员没黑没白地服务上门,培训指导猪农…… “保护伞”有了,农民便认准了养猪。
华山养殖场36岁的女场主刘永慧来自县城,搞过商场,开过药店,倒过服装,销过粮食,可她却敢把多年积蓄的100多万元全都“砸”进了她的养猪业,她说:“县里给了我们多少层保护伞,养猪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风险。从配种到产仔4个月,一个 仔猪 落地20多天就被200多元"抢"走,价好的时候能卖到300多元。做了这么多年的买卖,干啥都没有养猪滋润。”
快速丰厚的回报,也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民间资本的投入,这是巴彦养猪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镇东乡镇东村杨建伟把新娘荣广智娶进了家门,住的是旧房,却给猪建了一栋新砖舍。新娘荣广智的父亲养猪出了名,盼着亲家也养猪发财。姑娘出嫁,亲家送来了2.7万元彩礼钱,他和老伴商量把女儿荣广智叫到跟前说:“这2.7万元钱,荣家一文不要。”让女儿带到婆家上养猪项目。荣广智和杨建伟商量后建起了一栋大猪舍,小两口养起了猪。镇东乡有一大半农户养猪,户均达到40头。徐秀杰丈夫在乡上管护公路,她一个人一年到头竟养200多头猪。她告诉记者,这会儿养猪可便利了,打个电话,防疫的、送料的、购猪的就登上门来。
几年来,这个县养猪规模打着滚、翻着番迅速扩张,2002年全县饲养量仅40万头,2003年上升到80万头,2007年突破200万头、2011年超过320万头,规模是8年前的4倍,10年前的8倍。 1 2 3 4 上一篇: 养猪致富 分享至: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搜狐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