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地分布。金华猪是中国著名地方优良品种,其头部和尾部为黑皮黑毛,故又称两头乌。它产于浙江省金华地区的义乌、东阳和金华三个县,现已推广到浙江全省20多个市、县和省外部分地区。种猪数量,据产区3个县统计有5万多头。
2、外型特征。金华猪体型中等偏小,毛色遗传性比较稳定,毛色除头颈和臀部、尾巴为黑色外,其余均为白色,故有“两头乌”之称。在黑白交界处有黑皮白毛的“晕带”。耳中等大小、下垂,额上有皱纹,颈粗短,背稍凹,腹大微下垂,臀较倾斜,四肢较短,蹄坚实,皮薄毛稀。乳头多为7-8对。
金华猪按头型可分为“寿字头”和“老鼠头”两种类型。“寿字头”型猪分布于金华和义乌等地,个体较大,生长较快,头短,额部有粗深皱纹,背稍宽,四肢较粗壮。“老鼠头”型猪分布在东阳等地,个体较小,头长,额部皱纹较浅或无皱纹,背较窄,四肢高而细。
3、主要优点。金华猪以皮薄、骨细、肉质好,肌肉颜色鲜红、吸水力强、细嫩多汁、富含肌肉脂肪,适宜腌制火腿和腊肉而著称。金华猪的鲜腿重6-7公斤,皮薄,肉嫩,骨细,肥瘦比例恰当,瘦中夹肥,五花明显,以它为原料制作的金华火腿,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熏腊制品,为火腿中的上品。这种火腿皮色黄亮,肉红似火,香烈而清醇,咸淡适口,色、香、味、形俱佳,且便于携带和储藏,畅销国内外。
4、 育成率高达94%。小猪在70-80日龄开始发情,105日龄左右达到性成熟,6月龄即可配种生产。适应性好,耐寒耐热性强,耐粗饲。
金华猪在每公斤配合饲料含消化能1256兆焦、粗蛋白质14%和精、青料比例1:1的营养条件下,在体重17-76公斤阶段,平均饲养期127天,日增重464克,每公斤增重耗消化能5141兆焦,可消化粗蛋白质425克,75公斤体重屠宰,屠宰率7255%,瘦肉率4336%。
5、开发利用。以金华猪作母本的二元杂交能明显地提高肥育猪增重速度,降低饲料消耗。尤其是大约克×金华猪、汉普夏×金华猪、杜洛克×金华猪、长白猪×金华猪的杂种后代日增重提高2571-3825%,饲料消耗减少103-1306%,瘦肉率提高593-89%。长白猪×苏白猪×金华猪,大约克×苏白猪×金华猪三元杂种猪的效果优于二元杂交,日增重分别达614克和698克,瘦肉率比纯种金华猪提高5-9%。特别是与长白猪杂交的后代提供母本(长金猪),杂交优势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