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残留的现状与危害
李银生, 曾振灵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药理研究室,广东广州510642)
[收稿日期] 2001-07-30 [文献标示码] E [文章编号] 1002-1280(2002)-01-00 [中图分类号] S859.84
[摘 要] 兽药残留已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近年来兽药残留引起食物中毒和影响畜禽产品出口的报道越来越多。药物残留不仅可以直接对人体产生急慢性毒性作用,引起细菌耐药性的增加,还可以通过环境和食物链的作用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而且兽药残留还影响我国养殖业的发展和走向国际市场。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控制兽药残留的发生。
[关键词] 兽药;残留;毒性;环境
现代养殖业日益趋向于规模化、集约化,使用抗生素、维生素、激素、金属微量元素等,更成为保障畜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然而不幸的是,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和经济利益的驱使,在养殖业中滥用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我国情况尤为严重。滥用兽药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摄入人体后,影响人类的健康。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对人的潜在危害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
1 兽药残留的现状
兽药残留主要是由于不合理使用药物治疗疾病和作为饲料添加剂而引起。发达国家很早就对兽药残留问题开始关注。大多数国家在评价和使用添加剂时均以JECFA(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的建议作为指导原则。JECFA是一个毒理学的国际专家小组,于1987年第32次会议报告了有关兽药残留的毒性评价,将目前的兽药残留分为七类,分别为:抗生素类,驱肠虫药类,生长促进剂类,抗原虫药类,灭锥虫药类,镇静剂类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2]。我国虽已制定“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最高限量”标准,但尚未得到有效实施。据估计,滥用和超标使用兽药尤其是抗菌药物的状况是十分严重的。
去年以来,“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引起了国人的普遍担心。据广东省兽药监察所提供的一份报告说[3],广州市去年初对待宰生猪进行抽检,盐酸克伦特罗残留阳性率高达59.4%,广州近郊及顺德、增城、博罗和四会等地查出非法大量生产出售含盐酸克伦特罗的饲料添加剂。今年1月[4],浙江省杭州、金华、嘉兴等地相继发生六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毒者相继出现脸色潮红、胸闷、心悸等食物中毒现象。省疾控中心在送检的食物样品中测出了不同浓度的“瘦肉精”。今年2月[5],北京市卫生局在6家集贸市场采集了53件生猪肝样品,由北京市卫生防疫站进行盐酸克伦特罗检验,结果有4件阳性,阳性率为7.5%,含量为0.01~0.06%mg/kg。
一些文献报道了用国标TCC法测定的我国部分地区市售鲜牛乳中抗生素残留的情况。李权超1991年、王晓光1992测得长春市市售鲜牛乳中抗生素阳性率为分别3.3%和2.5%。安增海1997年、张利琴1999年、常建军2000年测得西宁市市售鲜牛乳中抗生素阳性率分别为2%、11.7%和5.3%[6,7]。
前些年,我国畜禽产品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但由于药残超标而被某些国家退货、销毁,甚至中断贸易往来。1990年出口日本的一万吨肉鸡,由于检测出抗球虫药氯羟吡啶的残留量超标,要求我国政府销毁所有产品,给我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同年,出口到德国的蜂蜜由于农药“杀虫脒”残留超标而被退货,接着欧共体、美国、日本也相继拒绝进口我国蜂蜜,使我国蜂蜜在世界市场上的销售发生严重困难[8]。1998年4月,从内地出口到香港的生猪,其内脏食后导致17人中毒。其原因是内脏中含有违禁药“盐酸克伦特罗” [9]。此外,我国出口的畜禽产品还多次出现含安眠酮类、雌性激素、抗生素等药物残留超标而被取消出口的事件。
鳗鱼养殖和加工是90年代以来在我国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广西等地区发展起来的具有高附加值的“三高”农业产业,其规模和技术含量在90年代中期得到迅速扩大和提高。我国的鳗鱼及其制品主要销往日本。日本曾对我国出口鳗鱼进行过调查,发现抗生素在中国鳗鱼养殖中普遍使用,药物残留检出率相当高。日本政府于1994年制订法规,规定对来自中国的鳗鱼须加强对抗生素、磺胺制剂及恶喹酸三项有害物质控制检查,其中土霉素等四环素类抗生素要求未检出(检测限为0.1mg/kg)。今年4月10日起,日本决定对进入日市场的鳗鱼及制品逐批抽检是否有土霉素残留。这意味着中国出口鳗鱼将面临一次严峻的挑战。如果有关方面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鳗鱼加工企业、养殖户、鳗鱼饲料加工企业可能将受到严重的冲击[10]。
1995、1996年,欧盟兽医委员会派员对我国进行了考察和评估,认为我国的兽医卫生状况达不到欧盟的要求,于是做出了从1996年8月1日起,禁止从我国进口禽肉的决定。1997,1998年欧盟又派员来华考察,结果仍达不到其要求[11]。目前,我国肉蛋奶的出口形式仍相当严峻。
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今后发达国家低价、低残留的动物性食品势必大量涌入我国。如果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但我国的动物性食品出口不畅,而且连在国内市场的地位也会受到严重冲击。
值得欣慰的是,虽然我国兽药残留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但有关部门已开始重视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问题,制订了各种监控兽药残留的法规,修订了《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最高限量标准》,并开始建立全国范围的兽药残留监控体系。
2 兽药残留对公共卫生及环境的危害
2.1 毒性作用
2.1.1 急性中毒 若一次摄入残留物的量过大,会出现急性中毒反应。如在西班牙,有43个家庭的成员在一次吃了牛肝后,发生了集体食物中毒。原因是牛肝中含大量由饲料而来的盐酸克伦特罗[8]。1998年5月,香港居民因食用内地供应的猪内脏,造成17人中毒。同时,广东省高明市人民医院也在一周内接诊了7例因喝猪肺汤而中毒的患者[5]。今年1月8日和10日,浙江省两地分别发生大量市民食物中毒事件,中毒原因为市民所吃猪肉中含有盐酸克伦特罗[4]。当然急性中毒的事件发生相对来说是很少的,药物残留的危害绝大多数是通过长期接触或逐渐蓄积而造成的。
2.1.2 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 一些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四环素及某些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能使部分人群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症状多种多样,轻者表现为 麻疹、发热、关节肿痛及蜂窝织炎等。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当这些抗菌药物残留于肉食品中进入人体后,就使部分敏感人群致敏,产生抗体。当这些被致敏的个体再接触这些抗生素或用这些抗生素治疗时,这些抗生素就会与抗体结合生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发生过敏反应。英国一对青霉素高度敏感的病人,食用约含10IU/ml青霉素的商品牛奶后,发生了变态反应。1984年,美国一45岁妇女产生了变态反应,是由于食用了含青霉素的冷冻正餐[8]。
2.1.3 三致作用 即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药物及环境中的化学药品可引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而造成对人类的潜在危害。如苯并咪唑类抗蠕虫药,通过抑制细胞活性,可杀灭蠕虫及虫卵,抗蠕虫作用广泛。然而,其抑制细胞活性的作用使其具有潜在的致突变性和致畸性。许多国家认为,在人的食物中不能允许含有任何量的已知致癌物。对曾用致癌物进行治疗或饲喂过的食品动物,屠宰时其食用组织中不允许有致癌物的残留。当人们长期食用含三致作用药物残留的动物性食品时,这些残留物便会对人体产生有害作用,或在人体中蓄积,最终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近年来人群中肿瘤发生率不断升高,人们怀疑与环境污染及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有关。如雌激素、硝基呋喃类、砷制剂等都已被证明具有致癌作用,许多国家都已禁止这些药物用于食品动物。
2.1.4 对胃肠道菌群的影响 正常机体内寄生着大量菌群,如果长期与动物性食品中低剂量的抗菌药物残留接触,就会抑制或杀灭敏感菌,耐药菌或条件性致病菌大量繁殖,微生物平衡遭到破坏。使机体易发感染性疾病,而且由于耐药而难以治疗。Mokhtar报道[12],感染血吸虫的27位病人,在用吡喹酮治疗前后对结肠的菌丛进行了评价,在治疗后的48h,需氧菌和类大肠杆菌记数有显著增加。
2.2 细菌耐药性增加 近些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加强,而且很多细菌已由单药耐药发展到多重耐药。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实际上等于持续低剂量用药。动物机体长期与药物接触,造成耐药菌不断增多,耐药性也不断增强。抗菌药物残留于动物性食品中,同样使人也长期与药物接触,导致人体内耐药菌的增加。如今,不管是在动物体内,还是在人体内,细菌的耐药性已经达到了较严重的程度。据日本明治制药1996年统计[13],从动物分离的沙门氏菌,耐四环素的比例分别为:家禽10%、猪58%、牛85%;耐链霉素的比例分别为:家禽8.8%、猪44%、牛34%。刘永先等[14]报道了1998年延安地区1230株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G 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98%,对头孢菌素耐药率为10%~20%。G-菌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为80%,对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为30%,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为10%~20%。李春梅等[15]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头孢噻吩、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林可霉素及红霉素均高度耐药。
现在人们很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动物病原菌的耐药基因是否会传递给人类病原菌。因为已经证实,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均存在耐药基因的传递问题。如那些本身与抗生素没有直接接触,但却与正在或曾与抗生素接触的人是近邻的人,均发现携带有大量耐药质粒。而住在世界上从未使用过抗生素地区的人群体内,也发现了这些质粒。动物的情况也与人相似。而关于人和动物之间耐药质粒的传递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论。但有一些实验已经证实了耐药基因是可以在人和动物之间相互传递的。Stuart Levy[8]用携带标记耐氯霉素和四环素类药物pSL222-6质粒的鸟源大肠杆菌菌株感染了两只母鸡,然后他对曾与这些鸡有接触的人进行了两个月的研究,结果在两人中发现了上述质粒。Hunter等[16,17]从应用阿普拉霉素多年的猪场的仔猪粪便、周围环境、牛舍、牧场主的粪便中分离到了对阿普拉霉素耐药的大肠杆菌,这些耐药菌株中都含有一个相似的大约为62kb编码对阿普拉霉素耐药的质粒,而且这些质粒可以相互传递。1997年日本发生O-157大肠杆菌风波及沙门氏菌中毒事件,后证明与畜禽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有关[18]。
2.3 对临床用药的影响 兽药残留给机体带来毒性,并使细菌耐药性增加,影响着临床常规用药,乃至引起病人的生命危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3.1给临床诊治疾病带来困难 长期接触某种抗生素,可使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以致引发各种病变,引起疑难病症,或用药时产生不明原因的毒副作用,给临床诊治带来困难。临床上使用苄丙酮香豆素时,常可能导致出血。妇女常出现月经过多、经期紊乱、性功能紊乱等症,且久治不愈。引起这些病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肉食品中维生素E的残留,为维生素E可对维生素K产生拮抗作用所致。临床医生一般难以考虑到这一点。维生素E在畜牧生产中称为万能维生素,对于畜禽的生长、保育均有很重要的作用,投放量大,引起的残留量也大。肉制品、脏器及蛋中均有较多残留[19]。
2.3.2 抗菌药物失效,使医疗费用过高,社会负担加重 临床致病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加,使抗生素的药效越来越低,使用标准给药剂量已经不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必须不断加大剂量才可能有效。而且,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医生第一次开的抗菌药物往往失败,病人只好再试几种药物,使医疗费不断增加。辛西亚.吉伯特曾给一位肾病患者以种种抗生素,但令人绝望的是,无论何种片剂、胶囊或注射剂